boluotv2027@gmail.com
添加时间:第四种情况则是对著作权讨论进行“道德绑架”。有人翻出视觉中国图库一些英烈的照片质问:为什么用烈士生前照片卖钱?为什么花几百块钱就获得英烈的照片?……这就是通过绑架烈士搞诡辩术、搅浑水,本该正常认定的版权使用费,被偷换成了“拿烈士换钱”的道德污名化。其实,歌颂英烈、记录英烈事迹的图书、音像作品,在商店里销售一样是有价格的;“红歌”也一样有版权,商业使用一样要收费,是不是都要妖魔化成为“拿英烈换钱”?
如果说,马斯克在特斯拉挣扎时期立下的“拯救全人类”的宏愿,还会让人怀疑他是“披着环保的皮赚国家补贴和左派的钱”,那2014年特斯拉腾飞后发生的事,才是真的让所有人瞠目结舌。2014年,特斯拉Model S被权威汽车杂志Top Gear评为自己“史上试驾过的最重要的一款汽车”,同年2月,Model S打败梅赛德斯奔驰S级成为市场上销量最高的高档轿车,特斯拉电池生产工厂也开始兴建。特斯拉的事业也如日中天。
进一步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后面两条逻辑其实都是指向低线消费升级,一是量的增长,二是对品质的重视。社融同比增速与消费者信心指数走势的背离也可以佐证这一点。如下图所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确在下行,今年前4月累计增速已经降到9.7%,但是消费者信心指数2016年以来不断上行并接近1993年的历史新高。1993年恰好是通胀高企、各地经济发展最旺、居民财富积累最快的时代,但是现在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基本上接近于当时的顶点。现在尽管经济总量层面不算好,消费总量的增速也在下行,但是居民对自己消费能力和意愿又有着非常强的信心。能够使得消费信心上升无外乎就是两个可能:1)居民觉得自己很有钱(财产在增值或者企业盈利前景在好转工资收入有增长潜力);2)消费体验提升(比如品牌升级,品质升级),从而感觉自己的消费能力在提升。
♚消费的大逻辑一直都在,近期的上涨更多是市场交易逻辑和基本面趋势形成了共振。行业和个股层面2017年以来都在持续发生改善,在过去的2个月里除了“扩大内需”的提法和部分商品进口关税减免,基本也看不到更显性的催化。所以在我们看来近期宏观风险事件的频发促使市场选择了与这些宏观因素最不相关的板块,催化了一次集中性的重估。
先不提复杂的汽车设计流程,就算你已经有了一张汽车设计图,接下来也要自掏腰包请工程师、设计师和律师来评估设计是否符合安全和法律规定。造车属于兴办实业,在盈利前需要大量的投入——买工厂可能要花10亿美元左右,接下来还要花几千万美元装备生产线,投入更多资金雇佣装配工人……
第四,日本、美国电子烟品牌的出现,对市场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其亮眼财报和估值的快速增长,给了中国创业者和投资人以信心。比如美国电子烟初创公司JuulLabs在2018年底,被美国烟草巨头、万宝路香烟制造商奥驰亚集团以128亿美元收购,公司估值达380亿美元。